华电能源:拟逾120亿元投建热电联产与新能源一体化项目,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升级、释放长期发展新动力
11月7日晚间,华电能源(股票代码:600726)发布《对外投资公告》,宣布拟投资建设黑龙江华电富拉尔基发电厂2×66万千瓦“上大压小”热电联产机组与新能源一体化联营项目,总投资120.43亿元。
具体来看,公司拟在富拉尔基发电厂厂区内扩建2×66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热电机组,建成后关停6×20万千瓦机组并接替其现有供热负荷。这一热电联产项目总投资59.6亿元,计划2026年7月开工建设,2028年底前实现双投。
此外,配套140万千瓦新能源暂由六个风电项目组成,总投资额达60.83亿元。主要包括黑龙江华电牡丹江穆棱马桥河30万千瓦风电项目、黑龙江华电哈尔滨呼兰三期30万千瓦风电项目等,这些风电项目为“上大压小”热电联产机组一体化配套的新能源项目。
这一重大投资举措,标志着华电能源在推动能源结构转型、提升综合能源服务能力方面迈出关键一步,展现出其作为区域能源核心企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保障能源安全的坚定决心。
顺应能源发展趋势 推动结构优化升级
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深入推进和电力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化,传统煤电机组面临着能耗、环保、效率等多重挑战。
华电能源本次"上大压小"项目正是积极响应国家产业政策的顺势之举,通过关停老旧小机组,建设高效率、低排放的大型热电联产机组,实现能源供给结构的优化升级。
华电能源表示,公司投资该项目,将更好地贯彻落实相关文件要求,大力推进设备更新改造,加快淘汰煤电落后产能,推动清洁高效煤电机组建设。此外,本项目的实施能够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热电联产提升综合能效 强化夯实区域能源保供
具体来看,华电能源本次项目采用2×66万千瓦超超临界热电联产机组。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技术路线具有显著的能效优势和环保特性。
业界研究表明,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燃煤发电技术,与其余几种洁净煤发电技术相比,超超临界机组技术具有继承性好,容易实现大型化的特点,机组供电煤耗远低于常规机组。
更为重要的是,热电联产模式可以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将发电过程中产生的余热用于工业生产及居民供暖,综合能源利用效率较优,远高于常规燃煤机组的表现。这种能源利用方式不仅能够大幅提升经济性,更能进一步强化华电能源在区域能源供应中的支柱地位。
分析人士表示,在保障电力供应的同时,华电能源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民生需求提供稳定的热源支撑,凸显了公司在能源保供方面的多重价值。
煤电与新能源协同发力 注入长期发展新动能
华电能源本次拟投资建设项目最具创新性的亮点在于采用了"热电联产+新能源"的一体化联营模式。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能源品种间的壁垒,实现了煤电与新能源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
与单纯发电相比,热电联产能够显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配套新能源项目可与热电联产机组协同运行,平抑新能源发电波动,提高电网对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
具体而言,项目将配套建设相应规模的新能源发电设施,通过一体化运营管理,实现火电与新能源的智能耦合。在风电、光伏发电高峰期,可相应降低火电机组出力,优先消纳清洁能源;在可再生能源出力不足时,热电联产机组则可发挥支撑调节作用,确保电网稳定运行。
这种灵活的运营模式,不仅提升了新能源消纳能力,也增强了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和运行效率。
业内人士指出,华电能源本次拟投资项目创新性地将传统火电转型升级与新能源发展有机结合,探索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煤电与新能源优化组合发展路径,对推动能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具有示范意义。
展望未来,相信随着项目的深入推进,华电能源将进一步积累多能互补等关键技术,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提升市场竞争力。
免责声明:本网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政企投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任何责任。文中图片为政企或百度图库公开检索及配图,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联系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