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 “内通外联” 提速 “一带一路” 经贸合作
网湾区财经报道,今年一季度,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的外贸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呈现积极增长态势,面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成为重要支撑,彰显了大湾区的经济韧性与活力。
这是广州港南沙港区(资料照片)。
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和华南最大综合性主枢纽港,广州港一季度外贸货物和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同比增长16.88%和22.48%。广州港集团生产业务部副部长莫斌表示,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外贸货物运输需求增加,带动吞吐量上升。目前广州港174条国际航线中,150条覆盖100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
4月14日,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5.26万亿元,同比增长2.2%,规模再创历史同期新高,占中国外贸比重达51.1%。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世界级港口群,广州港、深圳港和香港港2024年集装箱吞吐量均位列全球前13名。今年一季度,深圳港外贸集装箱吞吐量达788万标箱,刷新历史同期纪录,同比增长19.6%。香港商品出口今年前两月整体稳健增长。2024年,广东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9.4%,占广东进出口总值近四成。过去10年,香港与内地以外的“一带一路”经济体贸易额增加近六成,占香港外贸额的43%。
大湾区通过海运和铁路搭建联通“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物流大通道,港口群通过多式联运将服务功能拓展到内陆和内河。深圳盐田港承担广东省超三分之一的外贸进出口量,已开通32条海铁联运线路。今年3月,广州港柳州内陆港揭牌。在湖南,企业出口商品可通过“湘粤海丝”全程物流专列经铁路至广州港,与海运无缝衔接。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符正平称,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内通外联”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创造新经济通道,提速“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合作。
编辑:余芳
免责声明:本网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政企投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任何责任。文中图片为政企或百度图库公开检索及配图,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联系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