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13年居全国首位 拱北口岸2025年客流量突破1亿人次
珠海10月28日 据央视记者从拱北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获悉,截至10月25日16时08分,拱北口岸2025年出入境旅客总量正式突破1亿人次,成为全国首个年客流量迈过1亿人次大关的口岸。这一数据较2024年提前27天达成,标志着该口岸已连续13年位居全国口岸客流量首位,充分彰显粤港澳大湾区人员往来的蓬勃活力。

作为连接内地与澳门的核心陆路枢纽,拱北口岸的客流增长态势与大湾区发展同频共振。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该口岸日均查验旅客量稳定在33万人次左右,单日最高客流量达43.8万人次,创下近五年同期新高,全年通关客流量预计将达到1.23亿人次。在庞大的客流构成中,粤港澳三地"常旅客"占比高达八成,其中两地居民、赴澳务工人员和跨境求学群体成为通关主力,折射出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的深度融合。
通关效率的持续提升是支撑客流增长的关键保障。2024年11月,拱北口岸在全国首批试点启用"智能快捷"通道,今年8月通道数量增至109条,截至目前经该类通道通关的旅客已超2300万人次。依托电子化查验覆盖率90%以上的智能查验体系,旅客平均通关时间被压缩至15秒以内,严格兑现了"中国公民出入境通关排队不超过30分钟"的承诺。拱北边检站创新构建的"智能预警+动态调流"机制,通过大数据分析提前30分钟预判客流高峰并调整通道配置,配合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绿色通道"及多语种服务窗口,实现了通关效率与服务温度的双提升。
深化粤澳合作是提升口岸效能的重要抓手。2025年以来,拱北口岸与澳门治安警察局建立客流情况互通互报机制,通过智能设备升级和协作流程优化,使跨境通关更加便捷高效。这座地处"一国两制"交汇点的口岸,自建成75年来始终承担着连接内地与澳门的枢纽功能。随着CEPA协议深化、个人港澳自由行政策拓展及大湾区城际交通网络完善,已从单一旅检通道升级为集人员往来、物资流通、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成为展示大湾区高水平开放的"窗口"。
展望未来,拱北边检站将持续推进"智慧口岸"2.0建设,探索生物识别、AI预警等新技术应用,同时深化与大湾区其他口岸协作,构建"一小时通关圈"。这座年客流量突破亿人次的超级口岸,正以更加智能、高效、开放的姿态,为大湾区建设国际一流湾区贡献移民管理力量,见证着粤港澳三地融合发展的历史进程。
免责声明:本网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政企投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任何责任。文中图片为政企或百度图库公开检索及配图,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联系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