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政协发布调研报告 以并购重组赋能“再造一个新佛山”
11月18日,在2025年佛山企业家·市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上,市政协正式发布《资本聚力 产业聚势 以并购重组赋能“再造一个新佛山”》专题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立足全球产业链重构与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围绕佛山制造业优势,系统剖析了并购重组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堵点难点,为佛山用好国家政策红利,将“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与“资本驱动”,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提供对策。
并购重组:佛山制造业跃升的“战略引擎”
今年3月至9月,市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牵头成立专题调研组,实地走访佛山五区20多家上市公司及7家专精特新企业,通过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收集意见建议。10月31日,市政协常委会会议围绕“并购重组赋能‘再造一个新佛山’”开展专题议政,最终酝酿出台《报告》。
《报告》首先从国家政策导向、城市发展需求、企业战略升级三个方面,深入剖析了当前佛山推进并购重组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随着新“国九条”“并购六条”等文件相继发布,并购重组已成为城市优化资源配置、重构产业生态的关键手段。当前上海、深圳、无锡等城市纷纷出台了支持本地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行动方案。
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佛山制造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存在规模偏小、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而并购重组是佛山企业实现能级跃升的关键路径,例如美的集团并购德国库卡后,截至2024年机器人与自动化板块业务零售营收已突破300亿元,实现了从核心部件到整体方案、从硬件设备到智能系统的全覆盖,成为全球前四的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并助力北滘崛起成为世界机器人产业高地。而东方精工、佛塑科技等企业也通过并购切入机器人、锂电池隔膜等前沿领域,加速产业高端化进程。
据统计,近三年佛山企业共完成50宗并购交易,其中最大一宗是瀚蓝环境对香港上市公司粤丰环保的私有化并购,交易金额达到102亿元人民币。然而,佛山整体并购生态仍面临交易规模与城市经济体量、产业基础不匹配的问题。
构建并购生态:赋能“再造一个新佛山”
如何推动并购生态由“企业个体突破”向“城市系统提升”转变?
《报告》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的基本原则,从五个方面提出建议。
一是强化战略引领,将并购重组纳入全市“十五五”发展规划,出台推动企业并购重组的专门性文件;实施“链主”培育计划,构建“国资引领、社会资本协同、链主企业主导、中小企业参与”的产业链并购新模式。
二是完善平台支撑,包括共建动态项目库。按行业、分领域滚动筛选估值≥10亿元、扣非净利润≥3000万元的成长型企业入库;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集成信息发布、智能匹配、政策咨询、投融资对接、法律财税合规审查等功能。
三是针对部分企业提出融资渠道单一、缺少专项并购基金、社会资本撬动不足等问题,《报告》提出创新金融供给,拓展多层次并购融资渠道,例如鼓励银行提供最高可达交易价款70%、期限最长10年的专项并购贷。由市属国企牵头,设立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市场化并购基金等。强调“投资+管理”并重。配备专业的投后管理运营团队,协助企业开展并购后业务整合、文化融合。
四是集聚专业智力。组建并购专家咨询委员会,为企业提供战略咨询、方案设计等专业服务。开展“并购赋能”行动,围绕交易结构、估值逻辑、投后整合等内容举办培训,提升企业并购重组专业能力。
五是重塑价值认知。建立“并购红榜”年度发布机制,表扬推广成功案例。通过主流媒体引导社会树立“并购重组是发展新路径”的认知,消除企业对股权变更的顾虑。完善国资并购容错机制,明确容错标准和程序,激发国资参与积极性。
佛山市政协相关负责人表示,推动并购重组从“企业自发行为”转向“城市系统性生态”,需要政府、市场、企业形成合力。未来通过构建全链条支持体系,将有效激活资本与产业的联动效应,为“再造一个新佛山”注入强劲动力。
免责声明:本网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政企投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任何责任。文中图片为政企或百度图库公开检索及配图,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联系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