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托管+集团化办学”广州新城实验中学正式开学
2025年8月25日,由广州援疆资金建设、广州协和学校全面托管的喀什地区广州新城实验中学正式开学。这所坐落于新疆喀什疏附县广州新城的公立学校,占地面积200亩、校舍建筑总面积7万平方米,可提供3500个学位,其建成开学标志着广州教育援疆进入3.0时代——从单一项目援助迈向系统生态构建,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注入新动能。
作为广东教育援疆的创新实践,广州新城实验中学自筹建之初就承载着当地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疏附县教育资源短缺,教育理念相对滞后,迫切需要一所具有一流环境、一流师资、一流课程的学校,满足老百姓‘上好学’‘好上学’的需求。”校长许楚滨表示。学校以“协力和衷,共育英才”为办学理念,以“和文化”为根基,将校训“和远同心,知行合一”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构建“六和课程”(和乐、和正、和雅、和致、和合、和心)校本体系,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育人目标。
与传统“组团式”教育援疆不同,该校创新采用“名校托管+集团化办学”模式:由广州协和学校派出5人核心团队,组建管理团队决策重大事务、学术团队引领教学实践,将广州协和学校的管理机制、课程体系全面引入南疆。“托管不是‘代管’,而是‘共建’;我们不是来‘帮忙’的,而是来‘建校’的。”许楚滨强调,这种模式通过集团校内部高效的教、学、研共同体,推动两地教育资源深度融合,形成“输血”与“造血”并重的长效机制。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开设的粤新科技实验班颇具特色。该班面向全喀什地区招生,联合粤新两地资源开展“双创”课程,学生通过无人机操控与研发、机器人构建与编程、现代工艺创意物化等项目式学习,将多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在实践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祖国的发展成就。“让‘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种子在课堂里生根、在实践中发芽。”许楚滨说。
教育援疆的成效不仅体现在硬件建设上,更体现在内生驱动力的激活。今年上半年,广州教育援疆投入1.77亿元推进15个项目落地,46名援疆教师与103名本地教师结对,3个名师工作室开展“送教下乡”70人次,118名疏附骨干教师赴广州跟岗学习,40名广州教师来疏附开展“三支队伍”培训,形成“穗疏教师成长共同体”。数字化手段的引入更让优质资源跨越山海——疏附县100所中小学校通过新建远程互动课堂系统与广州名校“同上一堂课”,塔什米里克乡中学的学生在录播教室里跟随广州名师学习AI课程,疏附县第四中学的课堂通过远程连线实现粤新两地实时教研。
展望未来,学校蓝图清晰:首年站稳脚跟,次年形成区域影响,第三年教学成绩跻身喀什地区前列,五年内建成南疆教育标杆。广州市教育援疆工作队还将持续深化穗疏青少年交往交流,高质量举办冬(夏)令营及粤喀“石榴籽杯”足球邀请赛,扩大“双融双创”工作坊覆盖面,实施“导师领航计划”与“青蓝工程”,夯实本地教育人才根基。
从岭南木棉到西域石榴,广州新城实验中学的开学,是新时代教育援疆创新实践的生动缩影。这所诞生在帕米尔高原脚下的学校,正以“和远同心”的信念,书写着教育报国、民族团结的崭新篇章。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滕惠琦、赵方圆
免责声明:本网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政企投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任何责任。文中图片为政企或百度图库公开检索及配图,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联系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