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科技支撑“百千万工程”助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广东省各地各有关部门和科研院所围绕科技赋能“百千万工程”凝心聚力、真抓实干,聚焦基础前沿热点、关键核心技术卡点、产业发展升级痛点,在科技创新平台布局、原创引领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数字技术产业应用等全面优化增强,科技支撑“百千万工程”助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21年的71.3%提高到2023年的73.3%,远高于全国63%的平均水平。但是在科技支撑“百千万工程”过程中,仍然面临部分问题亟待破解。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需要将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补齐县镇村科技创新短板,提升县镇村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能力。
一、强化科技支撑“百千万工程”省级层面统筹协调
2023年6月出台的《广东省科技支撑“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施方案(试行)》提出,从科技特派员组团式帮扶、促进专业镇转型升级等八个方面,推进科技支撑“百千万工程”工作,但是该实施方案仅局限于科技部门层面。考虑到科技支撑“百千万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多、领域广,建议以广东省委、省政府名义出台科技支撑“百千万工程”相关政策文件,统筹协调政府部门、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社会资本等多方力量,形成科技支撑“百千万工程”强大合力。鼓励支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参与广东省重大农业科技攻关项目,推动企业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以“一县一清单”方式做好分类施策
2023年7月,广东省根据县域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把57个县(市)划分成创先(15个)、进位(27个)、消薄(15个)等三类,推动各地立足县情实际,找准实施“百千万工程”的着力点、突破口。建议结合广东省县域分类,从品种选育、栽培加工、品牌建设、降碳减污扩绿、农村电商等全产业链方面,系统梳理各县主导产业技术瓶颈问题和科技迫切需求,编制“一县一清单”,推动科技资源、人才、技术等要素精准对接,开展数字农业应用场景和应用基地建设,加快优势农产品加工设备创制,补齐县域产业发展短板。发挥好“双百行动”高校联盟平台作用,尽快建立县域所需与高校联盟成员专业、团队、人员匹配动态调整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进一步凝聚服务“百千万工程”强大合力。
三、尽快将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资金科研类项目纳入省基金项目“负面清单+包干制”改革试点范围
2022年3月,广东省在省基金项目中全面开展经费使用“负面清单+包干制”改革试点,有效提高科研人员工作积极性,对营造健康有序科研氛围和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起到较好推动作用。考虑到改革试点局限在省基金项目,建议尽快将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资金科研类项目纳入改革试点范围,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激励科研人员为“百千万工程”提供更多高质量的科技成果。
四、高标准高规格建设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
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已完成3年建设期,已经进入运行期。考虑到该实验室核心实验室与分中心之间尚未形成“1+5”一体联动发展格局,建议尽快出台《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核心实验室与分中心协同运行机制工作方案》,进一步明晰核心实验室与分中心定位分工,完善权责明确、运行高效的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模式,真正实现核心实验室和分中心及各分中心之间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一体联动、协同推进。
(摘自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与省农科院经信所联合课题组《广东科技支撑“百千万工程” 助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执笔人: 李登峰、蔡勋、代丽娜、黄思映、梁俊芬、张宁。)
综合自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免责声明:本网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政企投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任何责任。文中图片为政企或百度图库公开检索及配图,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联系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