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医疗健康”粤港澳大湾区将构建"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协同平台
当AI算法穿透基因密码,当数字孪生重构生命图谱,湾区智慧如何突破传统边界,创新“人工智能+”发展模式?
网湾区之声报道,4月10日,由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会主办,广东工业大学智能信息处理研究所、浙江中医药大学健康管理研究所联合提供学术支持的"533健康管理工程"研讨会暨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会健康管理创新专委会筹备大会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学术会议中心举行。聚焦“人工智能+”创新,以前沿科技重塑大湾区健康管理生态格局。
据悉,健康管理创新专委会将启动粤港澳大湾区AI+健康管理产学研用协作平台,该平台将创新性构建"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协同机制,共探人工智能的融合应用路径。
AI赋能 共探高效健康管理模式
峰会聚焦“人工智能+医疗健康”,汇聚政府智库、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及健康科技企业的权威专家,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创新技术在慢病管理、精准医疗、健康监测等领域的深度应用展开高端对话。
“533健康管理”成为峰会上的高频词。据了解,所谓“533健康管理”,即“5G”“三早”(早筛查、早评估、早干预)以及“三全”(全人群、全方位、全周期)。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主委郭清表示,健康管理是国家战略引领和人民健康需求,通过 5G 技术支撑、三级预防体系、三方资源联动,可构建全人群的慢病管理体系。在谈到“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以及对日常健康生活的影响时,他举例,“如今智能腕表可以监控血压,经过一段时间,比如三个月、六个月的监测,这些数据可以辅助进行健康管理,并帮助人们健康生活,将‘三高’、体重等控制住,再辅以加强运动,能协助做好‘533健康管理’。”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主委郭清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副院长张鹏表示,医疗创新十分重要,应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533健康管理项目”落地实施:“要利用先进设备采集精准健康数据,借助科研合作将最新成果转化为临床实践,以AI赋能健康管理,推动‘三早’模式切实落地,为患者提供更优质、高效的健康管理服务,助力大湾区健康事业发展。”
俄罗斯工程院谢胜利院士介绍,AI技术可在中医经络诊疗中广泛应用,尤其是AI辅助慢性疼痛管理已有精准化的实践:“基于训练好的寻穴网络模型,可以为患者声场个性化理疗方案,持续优化治疗方案。”
会议上还重点探讨了“533健康管理”的中国模式、智能诊断系统开发、可穿戴设备数据融合、个性化健康干预方案等核心技术突破,着力构建"预防-诊疗-康复"全周期智慧健康管理体系。
搭建产业转化平台 加速AI技术成果转化
据了解,健康管理创新专委会将启动粤港澳大湾区AI+健康管理产学研用协作平台,该平台整合"533健康管理工程"的科学管理体系、广东工业大学智能信息处理研究所的AI核心技术优势以及试点项目医院的临床数据资源,联合进康科技等高新技术企业,共同探索医工交叉融合的创新实践路径。通过构建智能健康监测、精准健康干预、个性化健康服务等核心模块,着力打造具有湾区特色的智慧健康管理示范工程。
会议期间,健康管理创新专委会筹备组执行组介绍了筹备情况,该专委会旨在搭建大湾区AI与健康管理交叉领域的学术交流与产业转化平台,将开展技术标准制定、应用场景试点及人才培训等工作。随后,学会为专委会(筹)举行授牌仪式,标志其正式启动运作。
健康管理创新专委会(筹)进行了授牌
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会健康管理创新专委员会秘书长曹雪梅表示,专委会成立后,将积极整合各方资源,联合医疗机构、高校、科技企业等,加速AI技术在健康管理领域的成果转化,推动大湾区健康管理产业迈向新高度,为大众提供更智能、便捷的健康管理服务。广东省健康管理协会健康体检专委会主委洪华表示,将进一步优化体检流程,利用 AI 技术提升早筛早检的精准度,为大湾区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AI技术是健康管理提质增效的核心驱动力,后续专委会将加速试点项目在大湾区的示范应用。
编辑:高小波
免责声明:本网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政企投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任何责任。文中图片为政企或百度图库公开检索及配图,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联系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