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道出行递表港交所:核心业务增长遇阻,超九成订单依赖聚合平台,上汽加持仍难盈利
证券之星 陆雯燕
近日,享道出行(上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享道出行”)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作为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上汽总公司”)孵化的智慧出行平台,享道出行收获了三轮融资,却在冲击IPO前夕大幅减资逾九成,引发市场关注。
尽管背靠汽车巨头,享道出行依然面临不小经营挑战。其核心网约车业务增长乏力,今年上半年营收、订单量与交易总额(GTV)均有下滑,拖累总营收滑坡。虽亏损额持续收窄,但公司三年半累亏高达19.07亿元,押注投入巨大的Robotaxi战略使得享道出行的盈利之路充满挑战。
证券之星注意到,享道出行对聚合平台的依赖不断加深,今年上半年来自聚合平台的订单占比已攀升至98.08%。这种高度依赖在带来流量的同时,也导致公司佣金支出不断走高,推高了销售开支。与研发投入相比,公司今年上半年支付给聚合平台的佣金是研发开支的5倍。
IPO前夕大幅减资
招股书显示,享道出行前身上海赛可出行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4月,由汽车巨头上汽总公司发起成立,初始注册资本为5.56亿元。
截至目前,享道出行完成三轮合计26.3亿元融资,并引入Momenta、高德、宁德时代(300750.SZ)等关键产业链投资者。其中,公司A轮融资获得阿里巴巴、问鼎投资支持,问鼎投资背后是宁德时代;B轮融资引入天津高行、苏州初速度,二者背后则分别是阿里巴巴、Momenta。
证券之星注意到,今年7月14日,享道出行的注册资本由41.06亿元削减至3.5亿元,降幅高达91.48%。据媒体报道,享道出行减少的注册资本系用于弥补公司亏损。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减资距享道出行6月18日增资至41.06亿元仅过去不足1个月。此外,超13亿元的C轮融资也才于今年完成。
大幅减资背后,是享道出行长期面临的财务压力。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下称“报告期”),享道出行流动负债净额分别为14.42亿元、15.91亿元、11.91亿元、7.42亿元,公司主要靠银行借款维持经营。此外,公司2024年末的负债净额为4.02亿元,主要是由于年内亏损所致。

今年9月23日,享道出行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并更名。截至招股书披露日,上汽总公司的直接持股比例为6.43%,通过常州赛可移动出行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有68.94%的股份,合计持股75.37%。
证券之星注意到,上汽总公司旗下的上汽集团(600104.SH)与享道出行深度捆绑,是享道出行五大客户和五大供应商之一,且享道出行多名董事曾任职于上汽集团。此外,公司高管中,财务部总经理黄卿卿于今年9月8日加入,亦有在上汽集团工作的经历。
三年半累亏超19亿
招股书显示,享道出行为中国领先的全场景智慧出行综合体,通过提供网约车服务、车辆租赁服务、车辆销售及Robotaxi服务,打造覆盖个人出行、企业出行以及未来出行(即Robotaxi服务)中多元场景需求的一站式出行服务平台。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2024年,以GTV计,享道出行在国内网约车平台中排名第五;以完单量计,在上海市网约车平台中排名第二。此外,2024
年,以GTV计,公司在国内企业出行服务行业排名第二。
2022-2024年,享道出行分别录得营收47.29亿元、57.18亿元及63.9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6.3%。不过这一增长态势止步于今年上半年,公司营收较2024年同期的30.99亿元微降2.8%至30.13亿元,主要是网约车服务收入下降所致。
分业务模式来看,享道出行收入主要来自网约车服务、车辆租赁服务及二手车销售。其中,报告期内网约车服务的营收分别为33.61亿元、42.09亿元、49.91亿元,营收占比为71.1%、73.6%、78%,呈逐年递增之势。
今年上半年,网约车服务收入约为22.98亿元,同比下滑5.35%,营收占比降至76.3%,主要是完单量减少所致。享道出行解释称,为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与竞争态势,我们作出若干业务调整,以提升自动化水平及提高运营效率,导致完单量减少,同时维持该等服务的毛利率。

值得注意的是,享道出行今年上半年月均活跃用户较2024年同期增加了约六成,但订单量、GTV均较2024年同期有所回落,分别约1.04亿单、26.28亿元。
证券之星注意到,享道出行近年来深陷亏损。报告期内,公司期内亏损分别为7.81亿元、6.04亿元、4.07亿元、1.15亿元。虽然亏损呈收窄趋势,但三年半依旧合计亏损约19.07亿元。
享道出行将Robotaxi视为未来撬动出行行业变革的战略核心。此次冲击港股,公司也将部分募集资金投向自动驾驶研发及Robotaxi运营服务,包括设计、研发及采购Robotaxi定制车、研发Robotaxi运营技术平台等。而Robotaxi定制车采购、技术研发等前置开支短期内难以转化为收入。Robotaxi的商业化落地和盈利周期漫长,而网约车主战场的压力却近在眼前。
佣金高企吞噬利润
招股书显示,享道出行通过自有渠道或与包括高德打车、滴滴、百度地图、腾讯出行和美团在内的知名聚合平台合作接收来自个人用户的订单,公司依赖各种第三方(包括聚合平台)促进用户流量并产生订单。
报告期内,享道出行的订单量分别约1.47亿单、1.72亿单、2.23亿单和1.04亿单。其中,来自聚合平台的订单量分别为1.35亿单、1.59亿单、2.17亿单及1.02亿单。
证券之星注意到,享道出行来自聚合平台的订单占比在九成以上,一路从2022年的91.84%走高至今年上半年的98.08%。这也意味,公司自有渠道的订单占比不足2%。用户的叫车需求主要通过第三方聚合平台满足,对享道出行自有渠道的认知和使用意愿并不高。
近年来,聚合平台已成为出行企业获取用户愈发重要的渠道,且这些平台具有显著的市场影响力。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聚合网约车的市场份额从2019年的5.7%增加到2024年的29.6%,其中GTV从110亿元增长到925亿元。
享道出行在招股书中坦言,倘聚合平台的市场变得更加集中,我们的议价能力可能会降低,并可能会被要求接受提高佣金费用等较为不利的商业条款。我们与主要平台合作的任何中断,或无法以可接受的条款找到替代合作伙伴,均可能大幅降低我们的用户需求,从而对我们的业务造成负面影响。
据了解,聚合模式依赖于流量门户和网约车平台之间的合作网络,并在参与方之间实现成本分摊。通常情况下,企业根据聚合平台提供的用户流量向聚合平台支付佣金费。
然而,过度依赖聚合平台导致享道出行佣金成本高企,吞噬了利润。各期销售开支中,聚合平台收取的佣金分别为2.73亿元、3.27亿元、4.42亿元、2.33亿元,占全部销售开支的52%、58.9%、71.8%、75.3%。一路走高的佣金成为推高销售支出的核心因素,报告期内,享道出行的销售开支分别为5.26亿元、5.55亿元、6.15亿元、3.09亿元,其中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速为16.31%。

另一方面,享道出行研发开支缩减,这种成本结构还导致公司陷入“重销售、轻研发”的困境。公司报告期内的研发开支分别为1.71亿元、1.7亿元、8543.6万元、4458.3万元。今年上半年,享道出行支付给聚合平台的佣金是研发开支的5倍。(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陆雯燕)
免责声明:本网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政企投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任何责任。文中图片为政企或百度图库公开检索及配图,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联系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