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日暴涨近14%!又一电解液原料价格猛涨,相关概念股梳理
继六氟磷酸锂、VC添加剂(碳酸亚乙烯酯)价格暴涨之后,又一种电解液原材料价格出现快速拉升。
11月13日,百川盈孚数据显示,氯化亚砜最新报价1765元/吨,单日涨幅13.72%。11月以来,氯化亚砜价格累计上涨23.5%,自8月初的低点以来,累计涨幅超过35%。
什么是氯化亚砜?
氯化亚砜,化学式SOCl₂,是一种无色或微黄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在化工行业内部,它被誉为“酰氯之王”,这个称号精准地概括了其核心价值。
从化学特性来看,氯化亚砜最突出的能力在于其强大的酰氯化作用。它能够高效地将有机物分子中的羧基(-COOH)或羟基(-OH)转变为活性更高的酰氯(-COCl)或氯代烃。这一转化过程在有机合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堪称连接基础化工原料与高附加值精细化学品的关键“桥梁”。
基于这一特性,氯化亚砜在传统化工领域建立了稳固的应用基础。它是合成医药中间体(如降压药、消炎药)不可或缺的原料,在农药原药制备、活性染料生产等领域同样扮演着关键角色。数十年来,其市场需求与这些传统行业的景气周期紧密相连,维持着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
多维共振推动价值重估
氯化亚砜从专业的化工实验室走向资本市场的聚光灯下,最核心的驱动力源于锂电池技术的迭代升级。这个转变的关键在于其与新型锂盐——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的深度绑定。
LiFSI作为新一代锂盐,在各项关键技术指标上展现出全面优于传统六氟磷酸锂(LiPF6)的性能。具体而言,它具有更高的电导率、更优异的热稳定性、更好的耐水解性,以及出色的耐高温和抑制电池胀气能力。这些特性完美契合了现代锂电池对高能量密度、快速充电、宽温度适用范围和更高安全性的发展要求。
当前的技术应用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虽然LiFSI目前多用于高镍三元、高压、快充等高性能电池,通常与六氟磷酸锂混合使用,但替代的临界点正在临近。一个重要的发展是,随着六氟磷酸锂价格暴涨至13万元/吨,两者之间的成本差距显著缩小,这为LiFSI的加速替代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产业链角度看,氯化亚砜与LiFSI的供需关系十分紧密。生产1吨LiFSI大约需要消耗1.5吨氯化亚砜,这种明确的数量关系使得LiFSI产业的任何发展都会直接传导至氯化亚砜市场。
另一方面,在新兴需求爆发的同时,氯化亚砜的传统基本盘同样展现出强劲支撑。在医药、农药、染料等传统应用领域,氯化亚砜作为重要的氯化剂,需求保持稳定。更为重要的是,成本端出现了显著变化。
其主要原料硫磺的价格在年内涨幅超过130%,突破3500元/吨,这为氯化亚砜价格提供了坚实的成本支撑。这种原材料价格的快速上涨,使得氯化亚砜的价格传导机制得以顺畅运行,进一步强化了涨价趋势的持续性。
相关概念股梳理
面对这一轮由技术革命驱动的市场机遇,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已经展开了积极布局。
全球氯化亚砜产业龙头凯盛新材拥有高达15万吨/年的产能,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26%以上。公司明确表示,其氯化亚砜产品已供应给锂电池电解液生产厂家,直接参与到新能源产业链中。
金禾实业作为另一重要参与者,现有氯化亚砜产能8万吨/年,同时年产10万吨氯化亚砜项目的建设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更为重要的是,公司今年7月宣布,年产1万吨新一代锂盐双氟磺酰亚胺锂核心前驱体——双氯磺酰亚胺酸生产装置近期投产,这标志着公司正式向下游高附加值领域延伸。
世龙实业则保持着5万吨的年产能,公司确认少部分产品已涉及锂电池等新能源行业。三友化工也在积极布局,其精细化工一期项目中的年产4万吨氯化亚砜装置预计在今年四季度建成。
在下游LiFSI领域,各大厂商的布局同样令人瞩目。永太科技拥有6.7万吨/年液态LiFSI产能,泰和科技规划了2万吨/年项目,联化科技的产能规划为折固1万吨/年,利民股份则规划了总产能2万吨,其中一期2200吨预计在2025年试生产。
免责声明:本网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政企投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任何责任。文中图片为政企或百度图库公开检索及配图,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联系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