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导智能赴港二次上市谋突围 新能源装备龙头加速全球化布局
网品牌工程频道2月28日电,近日,全球新能源装备龙头企业先导智能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引发市场关注。这家曾被称为"锂电茅"的深市上市公司,在经历市值缩水、客户结构调整后,正通过资本市场双平台运作寻求战略突破。
图片来自先导智能官网。
据招股书披露,先导智能此次赴港上市拟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全球化战略推进及研发投入。数据显示,作为全球最大的锂电池智能装备提供商,公司占据全球锂电装备市场22.4%的份额,其2024年海外业务收入占比已提升至25%,显著高于2021年的9.6%。这一数据印证了工信部《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的"支持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政策导向。
本网关注到,公司与宁德时代的战略合作调整成为关键转折点。2015年至2022年间,宁德时代既是其第二大股东也是核心客户,贡献营收占比长期维持在40%左右。但根据最新权益变动报告,宁德时代持股已降至5%以下,2023年销售占比也缩减至15.27%。这种"解绑"虽带来短期阵痛——2024年净利润预计同比下滑超80%,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增至156天,但也倒逼企业加速多元化布局。
图片来自先导智能官网。
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公司短期借款激增至30.46亿元,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25.89亿元,但同期海外业务毛利率达39.8%,较国内业务高出近10个百分点。这种结构性变化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3年锂离子电池出口额同比增长69%"的行业趋势形成呼应,显示企业正把握全球能源转型机遇。
行业专家向本网分析:"新能源装备企业'出海'需突破技术标准、本土化服务等壁垒。先导智能在固态电池、钙钛矿等前沿领域的研发投入占比保持7%以上,这种技术储备是其参与国际竞争的关键。"据招股书披露,公司研发团队达5400人,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超40亿元,持有有效专利2400余项。
在全球动力电池产能结构性过剩背景下,头部企业的战略调整具有行业风向标意义。正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所示,2023年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全球占比超60%,但海外市场渗透率不足15%,装备企业的国际化将带动全产业链协同出海。先导智能此次双平台资本运作,或为新能源装备行业转型升级提供新范式。
责编:高小波
免责声明:本网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政企投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任何责任。文中图片为政企或百度图库公开检索及配图,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联系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