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十五运会的“流量”变“增量” 江门夜经济乘势而上

赤坎华侨古镇的《火秀》节目吸引众多游客。

江门古劳水乡景区推出夜游免费入园活动。
近日,“粤夜粤美畅赏湾区”2025年广东省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活动开幕。据活动上发布的《广东省2025年1—3季度及国庆中秋假期夜间文旅消费分析报告》显示,夜间消费已成为驱动广东文旅市场增长的核心引擎。
当前,第十五届全运会(以下简称“十五运会”)多个项目已开赛,如何将赛事“流量”转化为夜间文旅消费“增量”、为湾区夜经济注入持久动能,成为当前“体育+文旅”实践的重要课题。
江门是十五运会的承办城市之一,主要承担花样游泳、排球、山地自行车等赛事项目。眼下,这座赛事城市正面临关键命题,如何以夜间文旅消费为纽带,激活“观赛+休闲”“赛事+体验”的消费场景,让体育热情真正转化为夜间经济的活力,为十五运会期间的文旅消费写下生动注脚。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李银换
文旅赋能 打造夜间体验“新场景”
夜幕降临,江门的夜间文旅消费场景逐渐热闹起来。
赤坎华侨古镇内骑楼、碉楼错落有致,民俗表演、音乐晚会等活动精彩不断,让游客们在欢乐的氛围中度过一个难忘的夜晚。晚上9点,赤坎华侨古镇的《火秀》节目如期上演,打铁花表演,让观众连连赞叹。同时,原创侨乡主题演出《归途》已进入高潮。演员们通过情景剧再现侨胞下南洋、返乡建设的故事,细腻的表演让台下观众不时鼓掌。
今年9月,赤坎华侨古镇被评为“粤式新潮流”广东省夜间文旅消费新业态热门场景。赤坎华侨古镇相关负责人宋营辉介绍,景区演艺方面,打造《归途》《火秀》等沉浸式剧目,形成“4+2+2+N”演艺矩阵;住宿方面,总客房量突破2000间;配套方面,完善基础设施,引入特色美食、非遗体验等商业业态。通过多维升级,景区持续提升游客停留时长,推动文旅体验深度融合。据统计,赤坎华侨古镇运营至今累计接待游客超800万人次、拉动旅游收入超50亿元。
“赤坎华侨古镇真是越夜越精彩,晚上的《火秀》就值回票价。看完表演,在这里过一夜,第二天白天再好好逛逛景区。”来自佛山的游客李女士表示。
10月16日至12月31日,江门古劳水乡景区推出夜游免费入园活动。每日17:30至次日9:00,所有游客可免费入园体验水乡夜色。夜游期间,多场特色活动打造丰富体验。每天19:40,鲜卑民俗部落马术表演场将上演大型马战实景剧《岭南长风》。每周五、周六20:00,非遗铁花秀准时亮相,打铁花、非遗火壶、九龙火、喷火表演接连上演。
可以看出,江门的夜晚不止于星光与灯火,更是一场文化与生活的交融、传统与创新的共舞。
每当夜幕降临,环五邑华侨广场商圈便流光溢彩,熙熙攘攘的人群穿梭于汇悦·大融城、中天新地等商业综合体之间,浓郁的烟火气让城市的夜晚充满活力。
“这里是江门商圈的顶流,年均人流量达3000万人次,目标是打造成为全市首个百亿元商圈。”蓬江区经济促进局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环五邑华侨广场商圈作为首批“广东省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之一,夜经济业态高度集聚,不仅能满足“夜宴”“夜购”的需求,更通过“夜演”“夜展”“夜读”“夜游”等丰富形式,为夜间消费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除了成熟商圈人气不减外,江门新兴商圈也在悄然发力:在枢纽新城,新会大融城、南湖一品、新会保利西海岸等新兴“夜经济”商圈亮点纷呈。
江门的夜间文旅消费正以多元场景吸引着不同人群。通过优化消费空间、丰富夜游内容,持续拓展“文旅+夜经济”业态,让“夜江门”既有文化味,又有烟火气,成为提振城市活力的重要力量。
业态融合 夜间文旅激发经济活力
夜间文旅消费究竟能为经济注入多少动能?
《广东省2025年1—3季度及国庆中秋假期夜间文旅消费分析报告》给出了明确答案:今年前三季度,广东省20个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代表性商户夜间接待人次增速达11.41%,较全天增速高出近一倍,夜间消费已成为驱动文旅增长的核心引擎。
数据之外,夜间文旅为何能成为拉动消费的“新引擎”?
中国策划研究院执行院长陈荣彪道出了深层逻辑:“其核心价值在于将‘流量’转化为‘增量’。”
陈荣彪进一步分析,首先是直接拉长消费周期、提振消费规模——国庆中秋假期数据显示,广东夜间文旅消费占全天文旅消费支出的六成,游客从“一日游”转为“过夜游”后,餐饮、住宿、购物等消费自然翻倍;其次是创造差异化体验、拓展消费场景,夜幕为沉浸式产品提供了天然土壤,如赤坎华侨古镇通过灯光秀、实景演艺,让百年骑楼焕发新魅力,显著提升游客体验感与停留意愿;最后是推动业态融合、释放乘数效应,夜间消费并非单一“夜市”,而是文化、旅游、体育、餐饮的融合平台,比如“文旅+体育”可吸引赛事观众夜游,“文旅+美食”能带动特色餐饮消费。
作为长期关注并参与江门文旅项目的文旅专家,陈荣彪认为江门发展夜间文旅的优势得天独厚,主要体现在深厚的侨乡文化底蕴、成熟的消费场景以及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三个方面。其中,独特的侨乡文化,提供了核心吸引力。江门作为“中国侨都”,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赤坎华侨古镇等独一无二的文化IP。这些资源本身就有强大的旅游吸引力,为夜间经济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故事线和文化内涵。在夜色中,这些历史建筑群通过现代化的光影技术被重新诠释,能够营造出极具魅力和差异化的夜间文旅体验,这是江门最核心的竞争优势。
古兜温泉副总经理麦翠兰表示,微度假时代下,温泉景区要向复合型景区发展,要让游客在景区感受24小时不同的玩法,因此推出夜间活动或其他主题活动,应该成为景区的常态。
政策层面的协同发力,更给夜间文旅消费“添了把火”。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中明确提出“发展夜间文旅经济”;广东以“粤夜粤美”品牌为抓手,深化“文旅+百业”模式;今年4月,江门市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培育夜间经济、打造国家级夜间消费集聚区。
如今江门夜间文旅的繁荣,并非偶然涌现,而是循着清晰路径演进的结果。从满足基本消费需求到追求品质体验,从零散发展到系统规划,一步步将夜间资源转化为经济活力。
“体育+文旅” 把“流量”转化为“增量”
那么,江门如何借十五运会契机激活“观赛+休闲”“赛事+体验”夜间文旅场景,将赛事带来的短时流量转化为夜间经济的持久活力?
陈荣彪认为,要实现“流量”到“增量”的转化,关键在“精准引流、体验转化、长效运营”三步。他建议,江门可借鉴广州全运主题夜游线路经验,针对不同赛事定制专属夜游线路——如为排球观众设计“侨都激情之夜”线路,串联比赛场馆与环五邑华侨广场商圈,实现“观赛后逛夜市、品侨味”;为山地自行车赛事受众打造“侨乡静谧之夜”线路,引导赛后前往赤坎华侨古镇、开平碉楼,感受光影下的侨乡建筑魅力。同时,将这些线路纳入全省“跟着赛事去旅行”主题线路框架推广,并推出“票根经济”,凭十五运会当日门票,可享赤坎华侨古镇夜场折扣、指定餐厅特色小食兑换、商圈购物满减等优惠,让赛事票根成为打通“观赛+消费”的纽带。更重要的是培育常态化体育主题夜间业态,比如依托碧道打造“侨乡夜骑”路线、在公园设“夜跑服务站”、在夜市引入迷你排球等互动项目,让赛事热度延续为夜间消费习惯。
江门市旅游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文飞则从景区端发力,他建议,景区可以创新性增加消费方式,打造特色旅游季,让游客愿意住下来,看得到美景,玩得尽兴,感受夜色之下的“夜江门”。比如,景区可参考创意市集的方式,通过出租场地,吸引更多小商户前来摆摊、售卖,形成一种浓厚的商业氛围,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此外,可以推出更多有特色、有差异化的夜间主题活动,并打造成品牌活动,以此吸引游客,提高游客的复游率。
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实现“引客来江、留客在江、留银在江、留心在江”,江门正以十五运会为契机,进一步拓展“文旅+夜经济”业态——优化环五邑华侨广场商圈、赤坎华侨古镇等消费空间,强化夜间交通接驳、消费券联动等配套服务,通过“观赛有热度、夜间有体验、消费有活力”的组合拳,让十五运会期间的江门夜间文旅消费,成为展现城市魅力的生动注脚。
江门正以十五运会为支点,通过“观赛+休闲”“赛事+体验”的场景融合,推动赛事“流量”向夜间经济持久动能转化,而侨乡文化与体育元素的深度融合,也将为江门夜间文旅消费注入独特且长效的竞争力。
他山之石
佛山市华侨城欢乐海岸PLUS:
一站式满足“吃喝玩住购赏娱”
作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国家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标杆,佛山市华侨城欢乐海岸PLUS的发展模式可为江门提供借鉴。
该项目于2019年开业,占地66万平方米,打破产业边界联动顺峰山湿地公园,将情景式商业街区、开放式主题公园、海岛水公园、沉浸式购物中心融为一体,构建“商业+娱乐+文化+旅游+生态”的独特模式。
傍晚时分走进园区,记者在现场看到,岭南风情的曲水湾风情街人群熙攘,沿街的顺德菜餐厅、粤式茶点铺座无虚席,烟火气扑面而来……该项目的核心亮点正在于一站式满足“吃喝玩住购赏娱”,既打造夜宴、夜游、夜赏、夜购、夜演、夜宿等全链条夜经济场景,又以开放式布局成为“城市会客厅”,让主题商业与在地文化、休闲娱乐深度融合。
这种“多业态联动+全消费覆盖”的思路,对江门借十五运会完善夜间文旅场景具有直接参考意义,为湾区城市夜间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免责声明:本网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政企投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任何责任。文中图片为政企或百度图库公开检索及配图,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联系侵删。


